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探讨有机玻璃和一般玻璃的区别

探讨有机玻璃和一般玻璃的区别

玻璃主要成分是玻璃态二氧化硅,在玻璃行业,通常把普通的无色透明的白玻璃称为普通玻。这种玻璃是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最大宗产品,也是玻璃深加工企业用得最多的原料。

透光和透热性能都很好,要是不注意,有时也会忽略它的存在而造成相当大的“麻烦”。白玻抗强风,抗撞击的能力比较差,容易破碎。

有机玻璃

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,是一种塑料。1927年,德国罗姆-哈斯公司的化学家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将丙烯酸酯加热,丙烯酸酯发生聚合反应,生成了粘性的橡胶状夹层,可用作防破碎的安全玻璃。当他们用同样的方法使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,得到了透明度既好,其他性能也良好的有机玻璃板,它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。

1931年,罗姆-哈斯公司建厂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,首先在飞机工业得到应用,取代了赛璐珞塑料,用作飞机座舱罩和挡风玻璃。

如果在生产有机玻璃时加入各种染色剂,就可以聚合成为彩色有机玻璃;如果加入荧光剂(如硫化锌),就可聚合成荧光有机玻璃;如果加入人造珍珠粉(如碱式碳酸铅),则可制得珠光有机玻璃。

玻璃的着色四种理论

玻璃的着色理论是研究和讨论有色光学璃璃和颜色玻璃的着色机理、着色的本质、规律,影响着色的因素和预测着色的情况等。研究和发展着色理论,建立完整的着色理论对解释玻璃的颤色或光谱,对于发展新的品种有重要的作用。

(1)离子着色 着色元素在玻璃中以离子态存在,着色是由于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所引起。

(2)半导体着色 着色化合物在玻璃中以具有半导体性质的化合物(侧CdS.CdSe.CdTe等)存在,着色是由于电子在满带和导带之间的跃迁所引起。

(3)胶体着色 着色元素在玻璃中以胶体粒子存在,着色是由一定大小的胶体粒子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引起的。

(4)非金属元素着色 玻璃中由于存在非金属元素s.se、Te辱,它们或以分子状态,或以化合物存在而引起着色。

4种着色情况,对应有4种着色理论,即离子着色理论、半导体着色机理、胶体着色理论和非金属元素着色机理。

有机玻璃和有色玻璃

有色玻璃泛指加入着色剂后呈现不同颜色的玻璃。着色剂量的多寡、熔制时间和熔制温度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烧成颜色的深浅。使用胶体着色剂,如金、银、铜、硒、硫等,使极小颗粒悬浮在玻璃体内,使玻璃着色的。在烧制过程中不管那种着色剂都加入助熔剂。